
上周 芝加哥 出了个大事, 一名联邦探员开枪打死了当地妇女玛丽玛马丁内斯。 这事儿刚过去几小时, 白宫的斯蒂芬米勒就急着给国防部发命令,让他们赶紧准备派部队。 不过关于“ 支援 ”这事儿,两边说法完全对不上,联邦官员说当地警方管不住场面还不肯帮忙。
芝加哥冲突,各执一词的开端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透着拧巴, 国土安全部说探员开枪是“防御性反应”,因为马丁内斯撞了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员的车。 但马丁内斯自己根本不认可这个说法,到底谁对谁错,现在还没个准数。
本来想觉得这 只是一起孤立的冲突 ,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有两位知道内情的人说, 白宫早就琢磨着派国民警卫队去芝加哥了。 米勒还在社交媒体上把现场形容成“ 国内恐怖主义和煽动叛乱 ”。 政府官员几小时内就慌忙制定部署计划 ,这架势,倒像是早就等着这么个机会。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还是民主党主导的“ 蓝城 ”,特朗普政府跟这儿本来就不对付。 突然要派国民警卫队进去,伊利诺伊州那边肯定炸毛,白宫和州政府的紧张关系一下子就到了顶点。 这哪儿是处理冲突啊, 分明是特朗普在“蓝城”开辟新战线,顺便试试自己的权力到底能扩多大。
米勒,从幕后到台前的推手 要说这事儿里最关键的人,那肯定是米勒,这哥们40岁 ,是个移民强硬派,在白宫当负责政策的副幕僚长。 因为管的事儿太多、影响力太大, 特朗普圈子里都直接叫他“总理”。 以前他都在幕后忙活 ,比如推动联邦政府插手民主党城市的事,调动执法部队搞移民驱逐。
还协调镇压抗议,搞得当地居民心慌慌,地方官员也天天忙着应对这些烂摊子。 但这次不一样,米勒直接走到了台前,态度还特别冲。 他对着记者说, 现在的斗争就是“合法政府行使权力”和“非法街头暴力”的对抗。
还把阻止国民警卫队部署的司法命令叫“ 合法叛乱 ”, 甚至觉得特朗普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想让军队去哪就去哪。 这话说得也太满了, 真要是总统权力没边儿,那美国的三权分立不就成了摆设? 之前他接受CNN采访时, 还特意提了特朗普的“全权权力”, 结果说着说着耳机坏了,里面飘出另一个CNN频道的声音,只好暂停。
后来有白宫官员出来圆场, 说这“全权权力”是总统当总司令的本分,司法部门没资格“事后诸葛亮”。 搞不清这耳机故障是真巧合还是咋的,但这解释听着就有点牵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想把总统权力往大了说。 多方角力,联邦与地方的撕扯 米勒还老说芝加哥和波特兰的抗议者对ICE官员有暴力威胁。
说这些城市里全是左翼煽动者,在合伙跟联邦政府对着干 ,但他压根没拿出多少证据。 伊利诺伊州州长JB普利兹克和芝加哥市长布兰登约翰逊肯定不乐意啊, 他们指责ICE和其他联邦特工是故意挑事。 法官们也多次说,政府描述的情况跟实际差得太远, 现在还在琢磨要不要阻止特朗普派国民警卫队。
白宫这边倒挺硬气,说早就料到会有法律纠纷,还觉得上诉法院最后会站在他们这边。 更让人担心的是,米勒还放话,要是有必要,会找其他办法绕开限制。 这意思,怕是想让特朗普用《叛乱法案》? 那法案可是能让总统把国民警卫队收归联邦,还能派军队进城市的。 如此看来, 联邦和地方的矛盾根本没那么容易解决,反而可能越闹越大。
特朗普与米勒,铁打的搭档? 就算在特朗普圈子里, 米勒这次的强硬态度也让不少顾问惊讶。 有人私下担心, 他说话这么激进,会让美国人在犯罪和移民问题上反感特朗普 ,要知道,以前特朗普在这些问题上还占着点优势呢。 但米勒的盟友却说,这是故意的战略,就是想让大家觉得“政府在管失控的犯罪”,好支持特朗普靠行政权力推进的那些事。
白宫里有人说, 米勒虽然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但帮特朗普传递信息特别管用。 特朗普自己也认可他的说法,最近几天说话的调调都跟米勒越来越像。 之前米勒指责普利兹克给“国内恐怖分子”提供帮助。
没过多久,特朗普就呼吁把普利兹克和约翰逊关监狱,还说“ 这是违法的,州长自己也知道 ”。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还专门发声明夸米勒, 说他是特朗普“最信任、任职最久的助手之一”,就因为“他能做到”。 米勒还能协调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国防部的部长,就算米勒不在身边,特朗普做决定前也常先问他的意见。
在特朗普身边,没人是真的“碰不得”,但大家都觉得米勒是最接近“碰不得”的人。 毫无疑问, 两人想法越来越像,政府的政策也变得越来越强硬,米勒在里面起的作用,比谁都大。 说到底,芝加哥的这起冲突, 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对“蓝城”发起攻势的一个新起点。
米勒从幕后到台前,一会儿定性事件, 一会儿推动派兵,一会儿又主张扩权,把联邦、地方、司法之间的矛盾全搅了起来。 未来,“蓝城”和白宫的对抗怕是只会多不会少 ,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也可能因为这些事变得更难弥合。 这种靠强硬手段推进权力的做法,最后到底会帮到特朗普,还是会让他失去更多支持,现在还真不好说。
领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