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欧洲最近在中欧贸易关系上又闹腾起来。其实如果追溯到最近这次布鲁塞尔峰会前后,欧盟的态度变化真是让人看得迷惑。刚刚还在电话里向我国表示出解决问题的善意,转身就开始讨论怎么对我国发起贸易反制,仿佛在演一出双面戏。 这背后,欧洲其实是有苦说不出,被美国一通操作逼得左右为难,结果总是又想从我国这里找补回去。这种“记吃不记打”的做法,不光没缓解欧洲的困境,反而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其实,欧洲这次所谓的“贸易核武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说白了,就是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允许他们对某些国家的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进行全面限制。
欧洲想左右逢源,但里外不是人 欧洲之所以频繁在贸易上发难,说到底还是被美国推着往前走。美国总统特朗普把全球贸易战搞得风生水起,欧洲本来想左右逢源,结果发现被美国步步紧逼,不得不另辟蹊径。 于是,欧洲一些国家就想通过对我国强硬,来获得一些筹码。德国、法国、波兰最近在欧盟内部出头,主张采取更激进的贸易报复措施。荷兰和波兰甚至希望在半导体领域也能让欧盟更有存在感。可事实上,他们的试探早已碰到我国的坚硬底线。 有意思的是,在表面强硬的同时,欧洲内部也很清楚自身的短板。就在欧盟峰会前夕,荷兰方面还在表达高度重视和我国的经贸合作,愿意就半导体问题继续和我国沟通。
欧盟委员会的贸易安全官员也表达了理解我国推行稀土出口管控背后的安全考量,甚至请求我国在审批欧企申请时能开个绿灯。这其实就是欧洲想两头押宝,一方面希望我国在关键原料领域手下留情,一方面又想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说到底,欧洲的底气其实并不足。多年来,欧洲在全球高端制造、半导体、稀土等领域对外依赖严重。美国一收紧政策,加上全球供应链的变化,欧洲的日子就变得很难。 可他们又觉得只要跟着美国混,多少还能分点羹。问题是,美国只把欧洲当成一盘菜,从没真拿欧洲当自己人。每次贸易摩擦,欧洲想学美国那套制裁战术,但结果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碰上我国,甚至可能还要自损得更多。
中方不紧不慢,气定神闲 我们看得很清楚,欧洲这次的反制工具法案,表面上是要给我国压力,实际上就是个自残利器。甚至连欧盟自己也明白这点。更何况,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对欧洲企业的审批也尽量提供便利。可要是欧洲真打算一条路走到黑,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最近,美国也在急着找我国谈判,希望在大豆和稀土等方面尽快达成协议。特朗普已经表现出愿意与我国高层会面的意向。 假如中美率先达成和解,到时候欧洲如果还在对我国搞小动作,恐怕要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欧洲政客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被美国逼得走投无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欧洲这些年来一直在大国博弈中左右摇摆,既想从美国分一杯羹,又舍不得与我国脱钩。可现实很残酷,盲目跟随美国,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越来越被动。回头看看荷兰和波兰的遭遇,欧洲其实早该吸取教训。可惜,很多政客还是想着能赌一把,不断试探我国底线。
我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支持全球合作,维护产业链安全,但绝不接受无理要挟。欧洲这次再挥“贸易核武器”,其实就是在自找麻烦。 这场中欧博弈,谁能笑到最后,已经越来越明朗。欧洲如果不能认清形势,继续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最后只会变成全球贸易战中的“炮灰”。这一次,我国也给了欧洲最后的机会,未来怎么选择,完全看欧洲自己。 回头看,欧洲政客的两面三刀和短视操作,反映出他们应对全球变局的无力和焦虑。可贸易战不是演戏,现实的教训一再摆在眼前。欧洲如果还要重蹈覆辙,真就只能自吞苦果。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两个通话提醒中欧正确相处之道
领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