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特朗普政府算是彻底体会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了。2025年10月9日,不再忍耐的中国,直接发布公告,一天内敲定6项战略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和1项不可靠实体清单更新,直接冲着美国的稀土依赖和技术短板招呼。更有意思的是,以往只要对华出点制裁措施就高调造势的特朗普政府,在中方多拳重击下,被打疼的美国,如今却是一声不吭。 近半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早已突破正常竞争的范畴,制裁一次比一次狠。 比如国庆前夕,美国就升级了半导体出口管制,推出“连坐式制裁”新规,中企母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旗下或者有股权关联的公司也要受到牵连,据测算此举将波及至少数千家中企。 这一连串操作,可以说美国是想把中国的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全给切断。
但中国也不是吓大的,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从未动摇,而且手里早就备好了反制底牌,这次的稀土全链条管控就是第一张。 根据10月9日商务部第61号公告,以往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多集中在原矿和提纯稀土出口,美国还能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绕过限制。但这次不一样,中方首次明确域外适用原则,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国技术生产的稀土,不论是境内的,还是在境外其他国家,那么出口上都需要获得中国的审核。同时,中国还把稀土技术出口列入了管制清单,可以说这一下子直接把美国的后路堵死了。 为啥这招能打疼美国?
拿F-35隐身战机来说,每架要用到几百公斤稀土制造钕磁铁,美国本土根本没有成熟的中重稀土分离技术,连关键加工设备都得从中国买。 而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全程没动静。不是不想说,是没法说。因为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是明摆着的,再怎么辩解,也改变不了“缺了中国稀土,自家军工、科技产业就得卡壳”的事实。 中方的第二张牌,就是更新“不可靠实体清单”,把10余家“规避出口管制、转移中国技术”的美欧实体列入黑名单。 这招更绝,完全是用特朗普政府最擅长的“清单制裁”逻辑进行反制,堪称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以前特朗普政府总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把中国企业列进各种限制清单。现在中方也这么做,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不仅不能对华出口,还不能参与中国商业项目。这对那些靠中国市场赚钱的美国企业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更关键的是,这招还跟中方9月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形成呼应,该条例明确对实施歧视性措施的国家可征收特别费用、限制港口准入,直接对标美国即将于10月14日实施的中资船只歧视性“港口费”政策,从贸易、产业多维度形成反制合力。 以前美国总以“规则制定者”自居,觉得只有自己能搞单边制裁,现在中方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等于打破了他们的垄断,特朗普政府突然发现,自己挥舞了这么久的制裁大棒,现在也可能砸到自己身上。 回顾过去,特朗普政府每次对华出制裁措施,都会通过白宫声明、官员讲话大肆宣传,营造“美国占绝对优势”的氛围。但这次不一样,除了美国少数行业协会私下抱怨,特朗普团队截至10月10日仍未表态。
这种反常的沉默,恰恰证明中方的反制十分精准。 特朗普政府显然犯了个大错:他们以为靠科技、军事优势,层层加码制裁就能让中国让步,却没看到中国芯片自给率已从2020年的23%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42%,存储芯片更是达到60%,更没料到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有多么地坚定。 中方这次的反制不是“情绪化报复”,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理性选择。通过“以美之道还治其身”,就是要让特朗普政府明白:单边制裁和技术封锁,最终只会反噬美国自己。 特朗普政府现在沉默,或许是在反思对华策略,或许是在想怎么找台阶下。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件事上,从来不会妥协退让。极限施压只会带来对抗与反制,合作共赢才是问题解决之道,也是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
领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